乡村振兴驻村故事:马梁坡的大忙查包養網心得人_中国网


马梁坡的大忙人

今年2月,河北日报记者王峻峰来到张北县油篓沟镇马梁坡村,担任驻村第一书记。他把在张北县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,通过一些生动的驻村小故事来反映乡村振兴火热实践的大主题。——编 者

12月7日早上6时,张北坝上的天还没亮,老胡就起了床。推开房门,一股寒风扑面而来,老胡不由得打了个寒颤。紧了紧身上的棉袄,老胡快步向铡草机走去。

老胡名叫胡进山,今年61岁,是张北县油篓沟镇马梁坡村的一个普通农民。伴随着铡草机的轰鸣声,老胡忙碌的一天开始了。

“前些年是用铡刀,现在有了铡草机,省时又省力。”老胡边说边把青贮玉米秸秆、燕麦秸秆塞入铡草机。

不一会儿,粉碎后的秸秆堆成了“小山”,这座“小山”掺上玉米面、胡麻饼,搅拌均匀,就是牛羊的“早餐”了。在老胡拌饲料时,家里的8头牛、包養網10只羊“哞哞”“咩咩”地叫个不停,显然已经迫不及待了。

养殖业是马梁坡的传统产业之一,在脱贫攻坚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。目前,全村肉牛存栏300余头,羊存栏500余只。

很快,饲料弄好了,老胡提着塑料桶开始给牛羊喂食。等牛羊吃饱,老胡又清理了半个小时的牛棚、羊圈,此时已经是早上8时。

匆匆吃了几口老伴儿做的莜面窝窝,老胡骑上电动三轮车包養網心得又要出发了。村民李东升家正在铺地砖、做吊顶,他要去帮忙。“今年庄稼收成好,东升挣了不少钱,就盘算着把家里拾掇拾掇,改善一下家包養里的环境。”老胡笑着说。

要是在夏天,老胡可没这工夫。养牛羊、种160亩地、帮人打理花卉大棚……每天忙得像个“陀螺”。

今年初,来自浙江的老板刘海涛在马梁坡承包了8个大棚,种植三色堇。经朋友介绍,刘海涛聘请老胡打理花卉大棚,月工资6000元。除了老胡,刘海涛还雇了四五个妇女做采摘等工作,每人每天工资130元。

“人家帮咱致富,咱得给人家干好。”从5月种植到10月花期结束,老胡每天凌晨4时起床,除了管理自家地里的马铃薯、甜菜、莜麦、青贮玉米,还要往花卉大棚跑好几趟,脚底下一刻不停。

管理、打包、发货,老胡把每个环节都料理得妥妥帖帖。“刘老板对我们很满意,他计划明年把大棚增加到11个,还是交给我们打理。”老胡说。

把自己搞这么忙,老胡图个啥?“我闺女总说我,都这么大岁数了,该歇着就歇着吧,要注意身体,别累着。可我觉得自己还年轻,趁年轻就得多干点。”包養網比較老胡黝黑的脸上堆满笑意。

干劲包養網儿咋就这么足?老胡扳着指头算算一年的收入:打理花卉大棚收入36000元、卖了两头牛收入17500元、卖了58只羊收入3万元、种马铃薯收入1万元、种甜菜收入2万元、种莜麦收入15000元,刨去成本和家庭开支,大概还富余8万元。“越忙越高兴!”老胡脸上笑开了花,“再累也值了!”

老胡说,这几年马梁坡变化很大,从一个脏乱差出了名的贫困村变成了美丽的富裕村,“要想日子过好,关键得干起来。乡亲们一块加油干,今后的生活会更好。” (记者 王峻峰)
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